一、年部分高考作文命题综述
不少高考作文命题研究者认为,评价一道高考作文题目优劣的标准大体有两大方面。一是贴近学生生活——包括关注现实,符合主流价值观;关注生活,易于引发真情实感;符合高中毕业生的年龄特征,适宜学生发挥,能在短时间引起思考等。二是具备选拔功能——包括题目(材料)立意有张力,具有多个角度;体现理性思维和思辨能力;注重公平性,不会雷同,不利于套作等。下面从这两大方面,对年高考的两套全国卷(新课标卷Ⅰ和新课标卷Ⅱ)和广东、四川、重庆、安徽、湖北、福建等几个省市的自主命题卷的作文题做一个综合评述。
先看全国新课标卷Ⅰ作文题。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今年的全国新课标卷Ⅰ作文题,就材料形式而言,延续着去年的开放性,又进一步扩大了多元性;就蕴含的主题来说,紧扣时代脉搏,及时关注社会现实。整体上,让人在现实中多元思辨,少了些捆绑的镣铐,少了些凌空的蹈虚。
从立意看,角度灵活而有张力。这种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是近几年高考作文的一个热点题型,直击社会热点话题,充分体现公民意识,洋溢着强烈的时代责任感。
从形式看,书信形式回归“传统文化”。很多人有疑问:即时通信时代为何考查书信写作?但恰恰是这一点,体现了高考语文回归传统、贴近生活的命题意图。在当今这个微信、微博流行的微时代里,我们更多人只是浅阅读和微写作,离传统文化也越来越远,这个问题有必要引起重视;而且,书信方式有利于写得入情入理。
从内容看,法治内容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驾驶机动车时不能拨打、接听手持电话”,但就是这样的基本法治要求,现实生活中总有人不当一回事,屡屡违反,因而这一材料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所揭示的是非常普遍的生活现象,考生肯定都有话说,不利于产生套作。
再看全国新课标卷Ⅱ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高职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同样是材料作文,今年的全国新课标卷Ⅱ作文题体现出了更加务实的风格。三个角度任选一个进行写作,这在立意的难度上有所降低,相比2014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Ⅱ“动物园禁止游客喂动物食物”的作文题,需要用多角度分析法进行立意。三个角度——锐意创新、爱岗敬业、追求梦想,符合当今社会的主旋律和核心价值观,贴近现实生活,与社会、国家的发展相契合。
相比两套全国卷,广东、四川、重庆、安徽、湖北等省市的自主命题卷作文题,也均采用了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材料都比较有张力,适宜从多个角度立意。这些题目大体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见仁见智,争议较大的命题,主要是安徽卷作文题。今年的安徽卷作文题让考生针对“原来,蝴蝶的翅膀本是无色的,只是因为具有特殊的微观结构,才会在光线的照射下呈现出缤纷的色彩”展开讨论。根据微博的调查,安徽卷的作文题已连续两年“荣登”网友投票的“最奇葩”榜首。2014年安徽卷高考作文题目为“剧本修改谁说了算”,被网友评为脱离生活实际;年的作文题目“蝴蝶翅膀的颜色”,故事较长,与学生生活实际也距离较远,网友直呼“出题老师别闹了”。但不少语文界人士认为,高考作文的核心功能是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与表达能力,传达社会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是高考作文应该诉求的,但仅在这个维度上考虑,会僵化学生思维品质,甚至鼓励学生说空话大话套话;而只有引导学生关注科学,真正提升思辨能力,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素养的人才。从这一意义上说,今年安徽卷作文题的切入点还是很多的,如“科学发现的价值”“观察生活、观察事物不妨试着换一个角度”“不被一种现象迷惑”“眼见不一定为实”等。不过,总的说来,与全国卷相比,安徽卷作文题材料内容不够贴近社会现实,有点偏远。 ( 关注读书感悟,就上E层楼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