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荣县人民政府 高清

评分:
9.0 推荐

分类: 记录片 美国 2009

导演: 吴昕   

剧情介绍

  简介:
  在世界电影史上,尤里斯·伊文思被称为纪录电影的先驱,与美国的罗伯特·弗拉哈迪、英国的约翰·格里尔逊和苏联的吉加·维尔托夫并称为四大纪录电影之父,与其他三位不同的是,伊文思的创作生涯最长,在长达6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拍摄了60余部影片,一部寻找失落青春的诗意纪录《塞纳河》曾使他获得1957年的戛纳金棕榈大奖。
  中国的抗战不仅掀起了中国电影人的创作热情,也吸引了国外电影大师的镜头。上世纪30年代末,多位国外记录片导演来华摄制影片,他们中最杰出的代表就是尤里斯·伊文思。伊文思1938年在中国拍摄的《四万万人民》不仅是他电影生涯的代表作,也是他与中国维持50年的情谊的开端。从抗战开始,在不同的年代,他用自己的镜头纪录下了不同的中国。
  外国人来华拍纪录片的历史,最早大约可以追溯到电影诞生的那几年。1896年,卢米艾尔兄弟派出了数百名摄影师奔赴世界各地拍片,其中一些摄影师就曾来华拍片。此后,美国人、意大利人、苏联人、瑞典人都曾经把镜头对准过中国,但多是风光片及风土人情、文物考古、民居民俗的纪录,直到战争的悄然到来。1935年,在燕京大学任教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用一台十六毫米手摇摄影机拍下了“一二·九”学生运动的场面,今天已成为珍贵的历史资料。
  1938年,尤里斯·伊文思来了,这个“飞翔的荷兰人”飞到了中国,与他同行的还有我最崇拜的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在1936年,两个勇敢的人在西班牙内战爆发之际,把摄影机和照相机的镜头对准了这片燃烧的土地,伊文思拍摄了广受赞誉的纪录片《西班牙土地》,而卡帕也因拍摄《共和军之死》的照片一举成名。 “纪录”拥有了出生入死的刚毅血性。从此,“什么地方燃烧,就去什么地方拍摄”被奉为摄影师的职责。西班牙内战是西方前线,而中国战场则被称为是反法西斯斗争的东方前线,从西方前线远涉到东方前线,伊文思和卡帕在中国拍摄的珍贵图像仿佛西班牙影像的回音。
  1938年4月初,在抵达中国不久,二人便拍摄了“台儿庄战役”,那是值得庆贺的第一场正面击溃日军的胜利,伊文思和卡帕要求上前线拍摄,最终未能拍到决战的场面,因为他们是外国人,没人敢为他们的生命承担风险,但他们还是抓住机会在台儿庄附近的小树林中拍摄了这场战斗。伊文思回忆说:“我不是一个作家,我通过画面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我一定要表达死亡对我意味着什么,不仅仅是拍几个尸体,而是拍摄整个一段,死亡牵连到的往往是许多人。我触到了中国,中国也触到了我,我拍了战争,拍了一个在战争中瓦解,又在战火中形成的国家,我看到了勇敢!”
  纪录这场战争的《四万万人民》成为了关于中国抗日战争的真实写照,并且起到了声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的积极作用,这些影像成为后来中国抗战影片的重要素材。而卡帕生平最有力度的照片,就是他拍摄的遭日军空袭后的劫难场面。
  正如卡帕那句永远的名言:“如果你照片拍得不够好,因为你离得不够近”。1954年,卡帕在越南战场触雷身亡,如一个不参与杀戮的斗牛士般身着光彩耀目的斗牛士装束轰然倒下,而伊文思继续潜行在战火中。
  伊文思的冒险不是赌徒的博彩,也不是亡命徒般的轻生,而是为激情所贯注,为信仰所战斗的勇气。在中国抗日战场上,在越南抗美的丛林中,在古巴剿匪的追击中,甚至在70岁高龄,依然在战火中拍摄。这个“飞翔的荷兰人”被祖国放逐,却四次来中国,他称中国是收养他的“第二故乡”,他爱这里的人民。
  红色电影的开端——延安电影团
  伊文思在临走之前,秘密地把一台埃摩摄影机交给了一位左翼影人吴印咸,这位吴印咸后来被称为共和国摄影艺术的拓荒者。1938年秋,吴印咸和袁牧之两人带着这台摄影机和从香港购得的全套电影器材到达延安,在八路军总政治部下成立了“延安电影团”。
  最初电影团只有6个人,有电影工作经验的仅有3个。1938年10月1日,电影团开拍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记录片《延安与八路军》。1940年袁牧之将完成的影片底片带到苏联,没想到正好苏德战争爆发,没能在苏联印出拷贝送回国内放映。进入40年代后,电影团拍摄了多部新闻短片,在根据地露天放映。

评论:

  • 却依晨 5小时前 :

    老套 不能这么说 应该说找到了真正的点 而这个点是永恒的 互相支持的才是朋友 双向 最后上传云还是比较突破的结局

  • 井嘉澍 7小时前 :

    用网络连接遥远的朋友对不对?只能和身边人成为朋友么?

  • 委烨华 5小时前 :

    除了很多似曾相识的世界设定、套路的故事发展和单薄的人物设定,故事对AI、编程和人际关系的理解和表现令人不适,越看下去越觉得全是“塑料”、全是工具,塑料亲情、塑料友情,工具公司、工具森林,天马行空的设计之中,没有能让人信服或带入的落脚点,始终悬浮着讲完了故事,结局给出的“解决”令人困惑,没有留下值得回味的东西。2.5//第一个设计感过强的煽情背景,就是全校学生都有唯独主角没有,看到最后也没有理解这是为什么(影片给的理由很假

  • 旁月怡 3小时前 :

    动画片里面的结局总是好的。

  • 戏冬易 0小时前 :

    立意很好,如果男主的B-Bot没坏,那就只是个行走的社交应用软件而已,正是这个意外,才让男主的B-Bot通过机器学习完成人机双向互动,让人不再沉迷网络和社交,从网络陷阱中解脱出来,面对面交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朋友。

  • 子车鹏池 2小时前 :

    absalom名字梗我永远也迈不过去,想起来就笑得要死,光靠这个我能笑到明年了

  • 心梦 0小时前 :

    An exploration of the meaning of friendship, especially for the teenagers who are perpetually insecure and self-doubting. The hero's journey is generic, but it shows the necessary truth about what makes friends friends. Self-acceptance and -worth is the important first step. The ending is tropey though.

  • 富察清佳 9小时前 :

    7/10。糖豆人般的小白情感最纯粹,它碎片化的主体意识无法联接网络共享,却为巴尼联系朋友而满街张贴广告,用取暖模式躺在巴尼的床下,甚至因低电量进入睡眠时,依然用尽力量将昏迷的巴尼带出森林寻找救援,相比掌握科技的巨头利用数据库凝视用户的需求和信息,或是教师不合时宜地让巴尼去操场上的交友椅,几乎令其社死的教育他不能没有朋友,畸形的社交准则使得孤立者更加缺乏价值认同,这和没有添加朋友功能的小白被讥讽为一坨没用的塑料,具有较强的反思意味。小白令发明家找到初心的独立性,在于不靠执行命令来充当小孩的交友凭证,它能记住每一张墙贴纸上巴尼对友谊的定义,将灵魂化为编码,最终通过复制自我的数据重载云端,实现了人与机器萌宠注重彼此主体的互助模式。片中载着羊开车、讥讽独裁者和全身塞满刀子的俄国奶奶,算不算一种刻板印象?

  • 励采春 4小时前 :

    ron很可爱,反讽社交网络满分,社恐如果拿到一个正常版的Bbot真的会吓死。

  • 丽帆 7小时前 :

    可可爱爱,剧情是有些随意套路,喜欢最后的程序集体复制

  • 昂芳茵 0小时前 :

    有bug的机器人有了自己的想法,成为了人类的朋友,然后复制出无数的机器人成为无数小朋友的朋友。有独立思考的才能称为朋友。

  • 吉阳 2小时前 :

    这片对社恐来说绝对算恐怖片……谁要买个机器人来强迫自己交友啊,各种公开处刑简直社死了……

  • 敛骊雪 9小时前 :

    好朋友是双向的,

  • 云彩 3小时前 :

    3.5星吧。影片对白十分简单,我用的是机翻字幕,后来几乎不用看也能听懂。对于故障的AIBOT的描绘过于美好了,比起一个算法文件缺失的BOT,它更像一个智力不高的人类,在这种包装下影片顺水推舟地讨论了朋友、社交、成长、亲子关系等话题。故事比较老套,除了角色的感情刻画是重点还不错外,冲突部分也过于童话了。但是有一句台词我印象很深刻,那就是“孩子也会用他们的方式保护父母”。这句话对我的冲击远超该片其它的所有内容,亲子问题由来已久也有过太多的讨论,大多数都是站在某一方的角度来要求另一方改变,但是这句话好比是有个第三方,他同时看到了两方的矛盾与统一,给了看待这个问题的独特视角或者说关注到了其中容易被人忽视的一个细节。

  • 宇文梦容 6小时前 :

    当所有套路和刻意都被打包在一起的时候,真的有可能会成为一部好作品。影片讲述了社恐小男生和蠢萌机器人意外相遇,并重新理解“朋友”这个词汇的暖心治愈故事。没想到一个治疗网瘾的动画片可以拍得这么感动人心,不错。

  • 娅鑫 9小时前 :

    BUG好奇怪啊。。。。虽然机器人很萌,也批判了些资本主义的问题,但- -怎么就觉得非常的别扭呢,一时还想不到,是不是因为定位太低龄了。增补:看了大家的评论我才想明白,别扭在这电影在暗搓搓的做价值输出,收集数据不止一家在做,只有苹果一家黑心公司吗?除了苹果的线做得又亮又准确外,主角和他身边所有的人都面目模糊,甚至连结局都给的及其敷衍,只能说这电影有点居心叵测了。

  • 卑凌青 3小时前 :

    为什么我一看动画片就泪点这么低~巴尼就是那个和你一起疯疯傻傻的小伙伴~探讨友情和社交网络还蛮有创意的~公司职业经理人CEO真的不是照Tim Cook画的吗哈哈哈哈😂

  • 帖诗霜 8小时前 :

    别说小孩子了,大人也想要放下电子产品交朋友的机会

  • 巫映安 9小时前 :

    可惜的地方在结局,原本都已经点题到真人社交了,但并没有启发性的思考。仅仅用回忆引出的对话,是有些苍白的。不过有另一个问题,现在儿童已经不可避免地要成长在电子设备的世界里,时代已经回不去了,那要如何共存再能保有那份乐趣呢?

  • 彩枫 1小时前 :

    现代科技的发展,为大众创造了更为便捷的交流方式,以前车马很慢、一封信很远的生活一去不复返。无时不在皆可的交流,是否加深了人们的友谊?《天赐灵机》对比回答NO!科技始终是载体,基于科技去促达现实互动才是正途,而非虚拟网络造就的更为闭塞的个人世界。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